文/曹加宝
(摄影:居立)
一、邳州炒货,一路风尘一路歌
邳州,有一条“路”,那便是邳州炒货通向四面八方的致富“路”。
邳州,有一棵“树”,那便是邳州炒货招财进宝的“摇钱树”。
邳州,有一张明片,一张靓丽而闪光的家乡名片,这张明片,渗透着色香味,飘向全国各地的大城小镇。
邳州炒货,离不开繁荣的市场,国内的城乡市场少不了邳州的炒货。大江南北,随处可见邳州炒货人的身影;城市的每一个角落,都有邳州炒货人留下的足迹 !
第一批炒货人,他们深耕着中国的市场,优化销售内容,拓宽市场领域,为辐射全国做好了必要的准备,给后续者注入了前路可期的发展动力。
一把铁铲,铲平了通往全国的生财之路,铲通了连接国外的重洋层山。
一口铁锅,翻滚着生活的酸甜苦辣;炉膛里炽燃的烈火,烘烤着邳州人的梦想,凝炼成一道道耀眼的邳州炒货的美丽风景。
作为休闲食品的邳州炒货,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。从传统的人工炒制,转变成机械化的生产流程;在探索中行稳致远,在漫长的四十年风雨中,质量不断提升。在制作工艺上,沿袭传统的精华,丰富了多口味的产品种类,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难题。
邳州炒货进城,在上海只是小打小敲,销售形式不具备规模化。但邳州炒货人有不服输的干劲和不怕苦累的精神,他们瞄准炒货这颗“钉子“,一锤接一锤地敲打,看准炒货这门行业,一年接一年地苦干,在繁忙的生活中淬炼,升华,走向发家之路。
邳州炒货,这闪光的名字,已成为邳北邹庄镇和铁富镇自豪的印记。邳州炒货,在经济大潮的牵动中,已成为邳州精典的符号。邳州炒货,在经济崛起的大好时期,一路扬帆远行。
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……”
那些年,只要融入炒货这门行业,经济上都会有巨大的转变。当初,简简单单的小摊,并不被人们所正视,但就在这毫不起眼的小生意行业里,却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千万富翁。
历经四十余载的炒货行业,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到现在,让来往的顾客成为“流动广告”和”形象大使”,以货真价实赢得”好口碑”,行程里蕴含着艰辛和无奈,奋斗中收获着喜悦,累并快乐着。
炒货的队伍庞大,分布在各地的店铺门头上的灯箱或招牌,混乱且五花八门。在江西南昌,邹庄镇的多数用【江苏炒货】的字牌,铁富镇的一部分人,用的是【山东炒货】的匾额。还有分布在其它各处、零零散散自命题的,比比皆是,如,十里香瓜子,天天香炒货……以自己姓氏或家人的名字命名的也不在少数。山城重庆更是多样化,同一条街道,同是邳州人,却各打各的招牌,早期沿用的【江苏炒货】不断地更换。
像【量贩】、【渝太太零食】、【馋嘴郎】等,主营的都是炒货,兼营的才是预包装食品。现在的炒货店,一律是综合式经营,店面大点的,包括日化,食品、南北干货、四季新鲜的时令水果、干果蜜饯和其它的农副产品,改变了以往单调的经营模式。增加了经营项目,提高了营业额,利润空间也上升到可观的程度。
想发家要致富,
吃苦耐劳走对路。
提品牌聚人气,
邳州炒货一盘棋。
重市场全覆盖,
政府服务搭平台。
为了把炒货行业做大做强,把邳州炒货的招牌打响,2020年,在邳州市委市政府的牵动下,邳州炒货统一标识,促进品牌效应,给炒货行业配备“传动链条“,让邳州炒货贴上了更加美丽的标签。
从重庆来看,近几年,由于环保严控,有些厂子停业整顿,工人失业;有些私营企业因环保问题整体搬迁,多数工人随厂同行。市场竞争大,失去了往年独家经营的优势;大型超市入驻,客源分流、疫情的影响等,各种原因,生意不断地退温,让有些人隐约觉得有“到站下车“的压力感。
其实,生活每走一段路,都会经历坎坷或遭受痛击。但愿这两年的转折,只是时代的拐点,不是炒货行业的退局。
邳州炒货,是一本传奇而充满人生况味的哲理“好书”,炒出了生活的故事,领悟了人生的过程。2020年已经过去,对于每一个人来说,都是不平凡的一年,相信你我都有一定的感触。
已走过四十多年的炒货行业,在风雨兼程路上。邳州炒货人一路风尘一路歌,在繁忙中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,以前车之鉴作为生意范本,丰盈着销售的层次。
诚信服务是一部经世致用的“生意宝典”,谋略和手段更是邳州炒货人的经营之道。愿岁月不老,愿邳州炒货在岁月的长河中,愈发闪亮 !
(摄影:曹加宝)
二、回首当初
首次耳闻炒货这门行业,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。
虽是炒货,那时,多以路边或市场摊位居多,少数的也有担着挑子,沿街叫卖的。所以,没有“邳州炒货”这个洋气的名字,更没有“邳州炒货“这种响亮的招牌。按乡邻的说法,就叫卖瓜子。
听说在上海卖瓜子的,生意很好,利润可观,收入特别丰厚,多数的都发了财。
以我个人的思路,总是不相信那是种现实。因为,在本地我见过卖瓜子的小摊贩,有的在街头摆个地摊,也有的在乡村电影场的场外,挂上马灯,撑起木架,上面放着竹筐;随着电影放映的场地的转移而转移,流动售卖。那会的销量很小,大多是儿童和一些小年轻,买上一毛两毛的,最多也就是五毛,像这样的销售额度,哪怕是不用本钱,又能赚取多大的利润呢?
然而,事情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。硬是靠第一批炒货人的拼劲,为邳北一带的人们闯出了一条富有生机的致富之路。
他们勇立潮头,在一次次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主动转型升级,勇于探索实践,他们能吃苦肯受累,为家乡和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。
外面的世界很大,但是,我没跨出一步。改革开放后,国家为了经济搞活,政策逐渐放宽,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新气象。经济活跃,让很多人找到了机遇;市场繁荣,也给农民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
一九九零年冬天,村里组织劳动力扒河,完工返家之后,临近春节大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我和同村的两个伙伴商定,去江南的那座城市,寻求一位远房亲戚的帮助,顺便学习一下炒货技术。我们怀揣着信件上的地址,背上行囊,带上父母的嘱咐,踏上南下的列车。
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,来到了南方的那座城市——无锡。
走出车箱,暮色苍茫,天空中正飘着小雪。凛冽的北风夹着雪花带着入骨的寒意扑面而来,不由得有点瑟瑟发抖。本来寒冷的隆冬,又增添了几分严寒的无情,整好行李,随着拥挤的人群涌向出站口。
华灯初上的城市,车水马龙,身影忙碌。望着这座陌生的城市,心中不免有些彷徨无助。拿着信件上的地址,向路人打听到确切位置和乘车路线,由于公交车收班,路程较远,只能去候车室委屈一下。
嘈杂的候车室里,人满为患,我们找到一处偏僻的角落,抱膝而坐。窗外的雪花洋洋洒洒,三九严寒的冬夜无比漫长,睡意全无。这时才想起父母所说的“在家千日好,出外一时难“真正的含义,才懂得“月是故乡明“的游子心。睁着眼度过了寒冷难熬的一夜。
第二天,来到远房亲戚那里,已接近中午。吃过午饭,亲眼目睹了炒作过程,并亲自翻动铁铲,试炒了两锅,稍微掌握点方法,马马虎虎弄明白了一些炒作流程。
这是第一次从村庄走向城市,身上缠着牵绊,心里背负着生活,家庭的责任总在眼前晃动。初到城市的生活,在繁琐日子里挣扎着。
生活中,我们总会历经寒冬,可只要坚持,最终也将迎来春暖花开的季节。不管面临何境,万事自有其道;保持心中对美好的期待,也是对自己和生活最大的敬畏 !
转眼,春节已近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要紧。处理掉余货,踏上了返程的列车。这一次,虽没挣到大钱,但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术,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,为再创业做好了铺垫。
人生的旅途,有时一帆风顺,有时难免坎坷曲折。岁月是一场角逐,生命中的风雨总会不期而至,既然身在其中,不妨踏歌前行,真正能吃苦的人,总能在生活的夹缝中左右逢缘,活出摇曳的风姿。
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,辗转多个城市,始终没找到稳定的市场,却依然匆忙在城市的角落里。
三、走进山城 迎来曙光
一九九七年,重庆直辖。
夏收夏种刚刚结束,我们满怀希望来到山城这座美丽而富饶的直辖市。
重庆四面围山,三方水绕,万里长江穿境而过。这里山青水秀,地理环境优越。大街上人潮如织,相比于苏南的一些城市,由于地形不同,爬坡上坎的路段随处可见,不便于骑车,人们步行走路的较多,相对于车来车往的路段更有利于生意的稳定性。来来往往的人流形成了这座城市特殊的风景。这里经济活跃,消费水平明显不低。经打听、询问了解,当地有用炒货招待客人的习惯,而且饭店、茶楼等各种娱乐场所对炒货都有需求,以便诚迎顾客。
有需求才有市场前景,有市场就有生意可做。
但是,万事开头难,特别是处在这快节奏时代,人人都渴望腰缠万贯,追求极致效率。看着别人成麻袋往家里背钱,既羡慕又心里发慌。于是,在这座城市里跑遍了一个又一个农贸市场,察地势看行情。
七月的重庆已火辣辣的感觉,烈日炎炎下,空气里弥漫着热浪,让人真正感受到名副其实的火炉城市。每天乘着公交车穿梭在城市的酷暑中,寻找合适的农贸市场。
大约一个月左右,在沙坪坝租下一间民房,终于有了固定的落脚点和栖息的地方。
时间过的很快,转眼进入八月。重庆的气温一天比一天更热,四十二度的高温让人难以呼吸;习惯了北方的清凉,初融南方温湿的气候,一时难以适应。有些人又跑回家里。
人生就是这般,生活总不能一帆风顺,但可以事事尽心尽力地去做。困苦只是暂时的,稳得住才能浮沉自如,坚持住才会有希望。
进入九月下了一场暴雨,天气渐渐地凉快下来,生意也一天天好了起来。看着摊子前围满的顾客拎走大包小包的东西,心中的满足感和喜悦使我忘记了劳累。日子虽然繁忙,想想每天的收入心里无比踏实。
这一年,终于在炒货的道路上看见了黎明,迎来了曙光。自从融入这门行业七八年来,挣钱以“万”字为单位的还是首次。似乎从踏进重庆的那天起,就渴望着不同的路,梦想终于实现。
人在异地,心却时常牵挂着家里。孩子都在读小学,又没带在身边,在最需要父母的时候,却把他们留守在家里。为了方便联系,家里装了一部座机,忙里偷闲的时候也是唯一与孩子联络的办法。白天的忙碌驱散了心中的牵挂,夜晚的思念时常辗转难眠。
有了电话,联系自然方便。听着电话那头稚嫩的声音,总有些心酸和无奈。冬天的寒凉,夏天的炎热,生活中的点滴,总是放心不下;丝丝缕缕的牵挂,总会萦绕在心间,每一次通话都有恋恋不舍的感觉。
星空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负有心人。心存阳光,必有诗和远方。心中有爱,何惧人生荒凉?悄无声息的坚强,吃足了当下的苦,未来的甜才能顺理成章,该来的一切都在路上。
“莫道行宿非故土,此心安处是吾乡 !”
在重庆这座城市里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就这样从昨天走到今天,急切地期盼着更加美好的明天。也许在炒货的这条道路上,还有很长的一段旅程吧!
(摄影:枫声)
四、邳州炒货“勤”为先
曾国藩有句名言:“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“惰”字至败;一“勤”天下无难事,“勤”字为人生第一要义。”
邳州炒货人以“勤”字当先,与“苦”字相伴。在城市的炒货大军里,我们穿上“军装”便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“勇士”,脱掉“戎服”更是地地道道的合格农民,转战于城市和农村之间。直到二〇〇一年,才初步租下店面,改做门面生意,经营模式又上升了一个层次。大约一年后,店面不断更新,门市逐渐升级,并增加了货物的全面性,提高了经营的档次。
有人说,一生很短,忙忙碌碌中只是转眼一瞥。一生也很长,总在柴米油盐里茫然四顾。不知不觉中,已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二十多个年头,重庆,已成为我人生的第二故乡。
在纷杂的社会里,生活在喧嚣的城市,每天面对着形形色色和各种要求的人,实属不易。对顾客笑脸相迎,对服务细心周到;不与人争,不与人急,既要平衡自己,还得礼待他人。
人生的旅途里,难免在风雨中负重前行。感受生活的艰辛,才能实实在在品尝到岁月的味道。生活的意义,就在于把那些经过的苦难日子,装钉成册,回味岁月馈赠的酸甜苦辣。
每一个邳州炒货人都有奋斗的故事,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易,勤劳能吃苦是永恒不变的主题。
二〇二〇年是最难忘的一年,在禁足的日子里,每个人都感受到活着的不易。那个特殊的春节,被疫情挤压得失去了往年的热闹,街道店面关门停业,小区居民户门紧闭。我的店铺整整停歇了三十八天,直到三月份才开门营业。再回首那段全民宅家时光,不由人地感叹岁月的不平凡。
二〇二一年,提倡原地过年。还好,虽然亲人不能团聚,我们可以在线上相互祝福,慰藉彼此心中的牵挂。
非必要不返乡,只是减低了出行人数,没影响正常经营,避免了店铺关门歇业。每天从住处到店面,习惯了两点一线的生活。
早晨打开店门,炒货,称秤、迎接顾客、讨价还价,百问不烦是每日无法省略的过程;长年累月重复着同样的事情。
年末复账,虽然倍感艰辛,但更令人无比欣慰。总算达成自己的心愿,完成奋斗的目标。虽然年复一年的忙碌,却感受着劳累之余心中的充实。不出门的春节快乐是冰冷的,狭小的角落里仍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。和很多人一样,我们追逐着栖息在城市一角的梦想。
人生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,你我都是那匆匆的过客。正如苏轼的那句诗词说的,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。
在物欲横流的世间,有多少人能摆正自己的心态 ?
多数人规规矩矩打理自己的生意,更懂得漂泊在外的不易。可总有一小撮不务正业的无赖,他们相互勾结,狼狈为奸。整日游手好闲,看到哪里生意好做,就以插摊位为名,为吸纳客源,恶意放低价格,排挤同行、威胁恐吓、甚至人身攻击,想方设法榨取别人的钱财。这种歪风持续了一段时间,有些人自我感觉不错,充当和事佬,骗吃骗喝,趁机借钱不还,自认为聪明过人,岂不知手段卑鄙下流。坑蒙拐骗只不过得逞一时,诚信做人才能行通一世 !
炒货行业里,欺行霸市的人难免出现,一根根“搅屎棒”扰乱别人的正常经营,以垄断为目的,招摇过市,终将会被时局所淘汰。
走遍千山万水,看尽人间百态。生活的道路上没有捷径,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是关键。
邳州炒货,是一条富民的“路”,更是漂泊在外的邳州炒货人一个连心的“家”。
邳州炒货,翻滚着岁月长河的浪花;邳州炒货,一路风雨一路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