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若谈及炒货行业,最风云变幻之地当属有着“中国炒货之都”的合肥。而真心瓜子,则被不少业内人士看作是众多炒货企业中最具成长力的。其掌门人孙国升开过早餐店、杂货铺,做过贸易公司,2000年创办真心瓜子,在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,如今他希望带领真心迈入资本市场的门槛……他的每一次抉择,都带来了企业的一次次腾飞。
废品站外的创业启蒙
1969年出生于肥东县二十埠的孙国升,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,长期笼罩在营养不良的阴影下。上学后,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如果专心走下去的话,他考上大学应该是八九不离十。然而,有着摆脱贫穷念头的孙国升,开始向往另一条道路。
1986年的一天上学路上,孙国升路过二十埠一个废品收购站,在这里他看到了废品流通的过程,最后运走废品的车主给了收购站老板一摞钞票。“老板说,多的时候一天能挣80块钱,而那时候上班的人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。”孙国升在不经意间完成了追逐财富的思想启蒙,而庆幸的是,梦想的萌芽恰恰落在一片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中。那时,全社会对于财富的追逐已经逐渐形成风气。
“真正创业其实是20岁左右,但之前有一次短暂的尝试。”孙国升所指的这次尝试,就是他和同学一起开早点摊的经历。当时,两个年轻人搭了一个简易棚子,起早贪黑卖起了早点。不过,从小就营养不良的孙国升很快就受不了这样的劳累,身体多次出现状况,在早点店开业18天后,终于被父亲“勒令停业”,“18天一共赚了80多块钱。”
早点店关闭之后,孙国升又回到学校继续未完成的高中学业。不过这时,他读书的兴趣几乎荡然无存了。
十年完成财富积累
再次迈出创业步伐的孙国升,是在父亲的支持下,“我父亲当时找了三个人,一共借来了800块钱,给我开杂货店。”
商店的名字,他也费了一番脑筋。“最早叫‘都有商店’,那时候大家都穷嘛,就希望大家啥都有。”不过后来孙国升又琢磨了一晚上:“做生意更需要朋友啊,干脆改名叫都友。”广结朋友,这一点也深深根植于孙国升以后的从商之路中,他始终认为“先把人做好了,都当成了朋友,生意自然就能做好。”
都友商店的起步其实走得很是辛苦。孙国升至今还记得一幅场景:在炎炎烈日之下,他踩着三轮车,往返合肥和肥东之间颠簸进货,“马路上都有50摄氏度,感觉随时都会中暑。”
这个聪颖的年轻人,慢慢地找到了很多灵感和商机。比如,他每次进货都被要求按比例搭配,“比方说是5∶5的比例,但有的好卖有的不好卖,有的利润大有的利润小。”于是,孙国升每次都进十来组,以进货量大来要求调配比例,多配一些好卖又利润高的产品,自己再送货到三县的各个商店去分销时,就有了更多的定价权,所赚差价也更多。就是靠着机灵又踏实,孙国升的杂货商店逐渐做大,自己也成功跨入“万元户”的行列。
很快他又发现,跟厂家合作的利润会更大,于是开始做贸易。1997年,他成立了金升源商贸公司,寓意“今生有缘”,是“升级版”的都友。孙国升买断了不少知名品牌的区域代理权,并涉足了直销领域,将企业的触角延伸到合肥街头的各个零售网点。
仅两三年时间,金升源每年的营业额已是千万元级别。也就是在金升源时代,孙国升初步形成了企业独成体系的经营理念“带动、感动、服务、驾驭”,这让今后的企业仍然受用。
正酝酿“真心”上市
这时的孙国升,又在酝酿着人生的另一次跋涉。“其实当时觉得做贸易不错,但是利润小了一些。”他突然有了办厂的冲动。孙国升认为,每个地方的工厂都有地域概念,安徽则是家电、酒、炒货,前两个投入太大,而炒货门槛相对比较低。 2000年,孙国升创办真心食品,“不但要有缘,对大家还要真心相待。”
孙国升将前期积累的资金,几乎全部投入到了这个自己并不太熟悉的行业中。此举招致了不少亲朋的不理解,但开弓没有回头箭,孙国升暗下决心,一定要把真心的牌子打出去。
由于不太熟悉炒货行业,孙国升一边加强学习,一边聘请人才指导生产。最初真心食品的货源是从内蒙拉过来,成本很高。2003年以后,孙国升决定到当地办厂,降低成本。十几年间,真心集团已从当初单一的葵花籽产品发展成为集坚果炒货、饮料、烘焙、肉制品等休闲食品为主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。公司还涉足农业种植、餐饮等领域,其主业坚果炒货已进入全国前两强。
目前真心食品分别在安徽、内蒙古、黑龙江等地拥有生产基地,并在北京、重庆、合肥等地分别设立了分装厂。真心食品雄踞东北市场,孙国升也曾有炒货“东北王”的称号,如今,他也考虑慢慢把包括合肥在内的大华东市场做起来。
有人认为坚果炒货行业已经没落,但孙国升认为,无论是从刚性需求方面还是营养学角度来说,坚果炒货行业仍然是朝阳产业。而且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日益强大,炒货会逐步走向世界。他告诉记者,真心食品正在考虑引进战略投资,希望能够让企业上市。